找到相关内容19196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我”、“无”,佛教讲“因缘而有”,道教讲“自然之化”,等等,更有政治上和宗教上的矛盾。佛、道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邪说,甚至不惜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打击对方,以至酿成了多次流血事件,宗教之争发展为政治斗争。...外来佛教也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、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宗教观念的吸收。例如,印度佛教本来是主张“无我”的,认为人是“五蕴”和合而成,没有独立自存的恒常的主体,后也没有不死的灵魂。但中国却自古以来就盛行着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梵像卷释迦佛会、罗汉及袓师像之研究

    ,人恶出己,余且矣,汝其行乎!禅师遂怀宝迷邦,销声异域,众生为净土,杂居止于编人;世事是度门,混农商于劳侣,如此积十六载。[47]   据此碑铭,慧能在得五祖弘忍临终密授后,曾有一段隐遁时期,然后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571296927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义词穷,分已摧锋,犹思拒辙,遂复眩惑大臣,谋结朋党。有吐蕃僧乞奢弥尸、毗磨罗等二人,知身聚沫,深契禅枝,为法捐躯,何曾顾己,或头燃炽火,或身解霜刀,曰:“吾不忍见朋党相结,毁谤禅法。”遂而矣。又有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
  • 回鹘文《陶师本生》及其特点

    布施,后堕入饿鬼道;优多罗遂尽心供养佛陀及四方僧众,令母得生于忉利天。 31. 4 baybatavan 借自梵文Vaibhidingī,《中阿含经》卷十二《鞞婆陵耆经》译作“鞞婆陵耆村”,为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397095.html
  •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

    行“计理虽合死刑,挛脚还成笃疾,法当收赎,虽只合输铜”;第155行“马不合倍,理无在惑”等。   可见,情理与事理最大的区别是根源不同:前者源于“情”及其常态,后者源于“事”及其内在规律。   ...

    王斐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497097.html
  • 回鹘文《金光明经》及其忏悔思想

    》和第二品《如来寿量品》。在《序品》中多出了义净汉文译本中所不见的两个故事:张居道因抄写《金光明经》而得起回生和某妇人以诵该经而得除病,以其内容,当系胜光法师由《忏悔灭罪传》译补。此外还多出了《四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997100.html